地基處理就是按照上部結構對地基的要求,對地基進行必要的加固或改良,提高地基土地的承載力,保證地基穩定,減少房屋的沉降或不均勻沉降,消失陷性黃土的失陷性,提高抗液化能力等。常用的人工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土墊層法、重錘表層夯實,強夯法,振沖法,注漿法,深層攪拌,化學加固等方法。地基處理的對象是軟地基和不良地基。地基處理的目的是:提高地基的強度以保證地基的穩定性;降低地基的壓縮性,減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勻沉降;加強地基固結過程,提早完成沉降;防止地震時液化和震陷等。
需要處理的地基大多為軟弱土和不良土;如軟粘土、雜填土、濕陷性黃土等。近年來,隨著建設事業的快速發展,新建工程越來越多地遇到不良地基。而上部結構荷載日益增大,變形要求更嚴,相應地對地基要求也越高,因此地基處理的要求也就越來越迫切和廣泛。建筑物和構筑物的地基問題可包括:
?。?)強度及穩定性問題;
?。?)壓縮及不均勻沉降問題;
?。?)滲漏、潛蝕及管涌;
?。?)動荷作用下的土體液化等四個方面。
當建筑物和構筑物的***地基存在上述四類問題之一或其中的幾個時,則必須對地基進行人工處理,以保證建筑物的***與正常使用。
術語解釋
1.穩定問題
是指在建筑物或構筑物荷載(包括靜、動荷載的各種組合)作用下,地基土體能否保持穩定。地基穩定問題有時也稱為地基承載力問題,但兩者并不完全相同。地基承載力概念在建筑領域用得較多,有時也根據變形控制。若地基穩定性不能滿足要求,地基在建筑物或構筑物荷載(包括靜、動荷載的各種組合)作用下將會發生局部或整體剪切破壞,將影響建筑物或構筑物的***與正常使用,嚴重的可能引起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破壞,甚***倒塌。地基的穩定性,或地基承載力大小,主要與地基土體的抗剪強度有關,也與基礎形式、大小和埋深等影響因素有關。
2.變形問題
是指在建筑物或構筑物荷載(包括靜、動荷載的各種組合)作用下,地基土體產生的變形(包括沉降,或水平位移,或不均勻沉降)是否超過相應的允許值。若地基變形超過允許值,將會影響建筑物或構筑物的***和正常使用,嚴重的可能引起建筑物或構筑物的破壞,甚***倒塌。地基變形主要與荷載大小和地基土體的變形特征有關,也與基礎形式、基礎尺寸大小等影響因數有關。
3.滲透問題
主要分為兩類:一類是蓄水構筑物地基滲流量是否超過其允許值;二類是地基中水力比降是否超過其允許值。地基中水力比降超過其允許值時,地基土會因潛蝕和管涌產生穩定性破壞,進而導致建筑物或構筑物破壞。地基滲透問題主要與地基中水力比降大小和土體的滲透性高低有關。
在土木工程建設領域中,與上部結構相比較,地基領域中不確定的因數很多、問題很復雜、難度也比較大。地基問題處理不好,后果通常是非常嚴重的。據調查統計,在世界各國發生的土木工程建設中的工程事故,源自地基問題的工程事故占多數。因此,處理好地基問題,不僅關系所建工程是否***可靠,而且關系所建工程投資大小。處理好地基問題具有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。